实践教学指导书8

实践项目8:写实性归纳色彩写生【2


一、实践目的

富有针对性的色彩归纳训练,培养对客观对象的新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对描绘物象的概括、提炼、整合以及画面构成和表现能力,主动探索、求新、求异的创造性能力。

二、实践要求

在训练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客观对象的直觉体悟力和对造型要素的理解力,把握力及表现力。简言之,就是训练眼、手、脑协调配合的综合能力。对于画面的构成和经营,应强化对构图空间的多向性营造、对形体的夸张变形和平面化处理以及对色彩的概括、提炼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装饰构图、装饰形态、装饰色彩以及表现技法等造型问题,从而具备一定的装饰造型的能力。



三、实践过程

写实性归纳写生的形象变化是在忠实于自然物象的基础上予以适当的裁剪、取舍、修饰。对形象中特征突出的部分和美的部分加以保留,或进行艺术处理,使之产生一种净化、单纯、整体 的效果。写实性归纳构形应注意以下几种特征:

1)立体化。形象描绘仍然忠实于客观对象的基本面貌。保持立体的空间状态,每个物象的体形特征以及形与形之间的空间关系,都是按照客观的自然序列来进行塑造的。

2)整体感。 在忠实于客观对象的基本形态的塑造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到什么画什么,而是在形态丰富的层次中,采取减法。即通过简化,集中本质、删除多余,使繁的自然得到修饰 理顺和艺术加工,强化形象的整体感。

3)秩序化。 秩序化是把自然中杂乱无章,散乱无序的东西, 顺理成章予以归类。在不失自然天趣的情况下,通过变化处理,使形体、结构、空间、位置、质感等呈现出秩序感,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特点。